第十一章 迁都重庆 第1节
作者: 巴山居士更新时间:2020-02-28 19:11:10章节字数:1986

第十一章 迁都重庆


1


1937年11月1日,山城重庆,朝天门码头。


“号外!号外!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宣言!”


“号外!号外!国民政府决定迁至重庆办公!”


重庆,这一自周武王分封巴人在江州建都(今江北嘴)立国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独一无二的城市,成为了世界的聚焦点。


远在2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生息繁衍的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奴、宾等8个民族。在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史上统称为“巴”。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正是这最早的重庆人,创造了重庆本土惊世骇人的历史文明。


“重庆”的得名,有点喜剧的味道。


公元1162年6月,宋孝宗即位。9月,封其第三子赵惇为恭王。1189年2月,孝宗禅位于赵惇。赵惇(宋光宗)即位后,依照潜藩升府的惯例,于当年八月甲午(9月18日),升其潜藩之地的恭“州”为“府”。恭王赵惇二月登基,八月恭“州”为“府”,真是双重喜庆呀!故将原地名改为“重庆”。这个充满吉祥寓意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就再没有更改过。


800多年过去了,伴随“重庆”一路走来的,还有它的简称“渝”(重庆历史上,“渝州”这个称谓沿袭了600余年。“渝”,因“渝水”即嘉陵江而得名)。


重庆人自古骁勇善战。武王伐纣,巴师为锋,血染牧野疆场;秦统天下,巴人勇士,杀遍六国王土。


重庆人历来勤劳坚韧。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巴人兴起盐业,开发冶炼,酿造米酒,把这里变成了丰衣足食之邦。


重庆人天生刚直豪迈。南宋状元冯时行,忧国忧民,坚决支持岳飞抗金,惹怒皇上,罢官返乡,兴办义学,造福桑梓。“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为了保护营救自己的忘年之交、著名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主动投入牢狱,后病死狱中。“一代军神”刘伯承,眼部受伤后接受手术,为了避免影响脑神经,以不可思议的惊人毅力,忍受三个多小时无麻药手术、整整72刀之痛!


蒋介石国民政府选定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学术界认为,以四川、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事实上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支持和支援前方对日作战的军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作者注。),选择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是经过一番周折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并未想到要建立抗战大后方。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突袭上海,强占闸北。若上海沦陷,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将岌岌可危。此时,国民政府拟把河南和陕西作为抗日根据地,遂于当年1月30日仓皇宣布迁都洛阳,但军政部、外交部仍留南京办公。3月初,决定以洛阳为国民政府的行都(行都,在首都之外另设的一个都城,以备必要时政府暂驻,古时皇帝出行时所在处,非法定首都。作者注。),以西安为陪都(陪都,是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也称为辅都,陪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作者注。)。


1932年冬,日军又进攻热河省(省会在今河北省承德市,该省建制于1955年撤销,其地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作者注。),矛头直指华北,洛阳也并不保险了。而这时因英美两国调停,中日军队已于5月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南京又暂时有了点安全感。这年12月1日,国民政府自洛阳迁回南京,举行了还都典礼。


此时,西南各省特别是四川,正处于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局面,尚未形成统一的地方力量。因此,西南地区还暂时没有被蒋介石纳入战时后方计划,国民政府只能把西北地区作为未来对日战争的后方根据地来建设。


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西安陪都已初具规模。筑成了渭北灌溉工程,陇海铁路向西延长,修建了西安到兰州、西安经河南荆紫关到湖北襄樊、宝鸡经汉中入四川等公路。但是,西北的经济落后,物产不丰富,人力资源不足,不足以支撑整个抗战大后方的工作。


为了选择条件更好的抗日根据地,1935年,蒋介石趁追剿红军之机,两次入川,先后留川将近半年,1936年又入川住了半月。蒋氏入川,既有督剿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亦有平抑军阀、统一四川,为抗战考察、选定后方根据地的用心。


1935年,蒋介石多次在四川发表讲话,表达他对四川成为抗战大后方的青睐。他说:


“辛亥革命发端于四川(1911年9月25日,四川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10月10日晚,武汉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史学界一致把1911年10月10日,确定为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作者注。),四川既为革命的发祥地,就应该做革命永久的根据地。革命之花,既由四川而放,亦要由四川来收革命最后成功之果。”


蒋介石还说:


“四川则远处西陲,形势天成,估计当时敌人的实力决不能深入到四川省来......因此本人仍认为四川为抗战唯一的根据地。”


于是,蒋介石即督导四川军政当局,加快统一川政,整顿川军,统一四川币制,转移四川风气,开发四川交通,为日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