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丹心向阳 第1节
作者: 巴山居士更新时间:2020-02-20 12:56:41章节字数:2013

1


1935年,正月初二。渠涪江边。


一群人在热烈讨论着什么。


“额,你们晓得不?范先生没得房子住!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三代挤在一间不宽的房子里,很恼火!”


“你喝(骗)别个(人)!范先生本来就是富裕人家,这些年他的轮船公司又赚了不少钱,啷个可能没得房子住?!”


“嗨!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范先生的钱,拿出来为我们的,有好多?!别的不说,光是办学堂、办夜校,就不晓得花了好多银子。你想哈儿(一会儿),你去力夫学校上学,交过一文铜板没得?!”


外号叫“空了吹”的力夫不好意思摸摸自己的光头,说:


“是没交过!”


“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这些下力人,以前总是遭有钱人欺负,累死累活,还经常吃不饱。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也有饭吃了,是不是该感谢我们的恩人范先生啊?!”


“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应该为范先生做点什么!可是,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正月初三,范川谷母亲六十大寿。


范川谷难却众人的好意和母亲喜欢热闹的愿望,不得不同意在火焰山旁的兼济餐厅,为母亲操办生日宴。本来,生日宴会发出的请柬并不多,范川谷主要是想借此机会,答谢为渠涪县建设和轮船公司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而且,在请柬上明确写到:一律不收礼金、礼品!


范川谷、范川粟、孔贤仁等几个人来到兼济餐厅外——


天呐!怎么来贺寿的人如此之多!只见餐厅外、餐厅里,前来贺寿的人络绎不绝、喜气洋洋。收到请柬的,没有收到请柬的;社会贤达人士,普通的街坊邻居,都来了!不仅人来了,一个二个还准备了礼品礼金。


这可让范川谷犯难了:把这些人请走吧,有失礼数;可把他们留下吧,这宴会非把桌子摆到大街上不可。这还是小事,大家一起图个喜庆热闹无可厚非,可他们带来的礼金礼品怎么办?


范川谷思忖片刻,“蹬蹬蹬”快走几步,来到众人之前,高声说道:


“各位!各位的好意,川谷代高堂谢过!可是这礼品礼金,川谷实在不敢接受!今日之寿宴,只求大家尽兴,高堂满意!贺金贺礼嘛,一律不收!”


带来的礼金礼品送不出去,顿时,人群沸腾,急得大家不知如何是好。众人心想,带来的贺礼岂有带回去之理?!


这时,一位绅士模样的中年人举杯走上前来:


“范公子,鄙人先敬您和令萱堂一杯!我是替所有人来敬您的!以前,渠涪的街道又脏又窄,还四处弥漫刺鼻的尿味。自打您从外地回来以后,亲自带领乡亲们动手实干,家乡的面貌发生了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可喜变化。您真是功不可没呀!”说罢,饮尽杯中酒。


中年人的这一杯酒和一番话,成了寿宴的“当头炮”,现场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前敬酒。几位轮船公司的职工举起酒碗,说出了掏心窝子的话:


“范先生不仅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还要求我们学识字、学文化。每条趸船上都设立了图书室,办起了船工夜校,大家都涨本事了,有的还被提拔为了二副、大副!”


“还有哦,范先生回到家乡以后,还在火焰山上开辟了平民公园,种上了好多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更没有看到过的绿树,乡亲们在茶余饭后,有了一个可以散步的地方。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感谢范先生!”


一位老者动情的说:“诸位乡邻!大家有所不知,范先生自己家里除了几张旧桌子、旧椅子、旧床之外,连衣柜都没有。值钱的东西,也就是一台小电扇。你们看——”老者指着不远处的一位小孩,眼中带泪,哽咽着说:


“他孩子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家人自己做的。范先生的老母亲,天天上街买菜,平时很少买肉,大多是买点叶子菜!”


好家伙!大家你一言、他一语,明白的话、暗藏的意,都想办法把话题往“怎样报答范川谷”上引。


这时候,孔贤仁走上前来,劝大家说:


“众位乡邻,请容我说几句!前些年,川谷老兄从外地回到家乡,就是想改变家乡的面貌,改善乡里乡亲的生活,而不是为了自己发财。如果他收下你们的礼品,岂不是和他的初衷相违背?所以呀,一会儿寿宴结束,还得麻烦诸位,把自己带来的礼品带回去!”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一位老者站起来说:


“诸位!我想,大家都和我一样,有备而来。既然大家都想表达对范先生的心意,既然今天是范先生高堂的六十大寿,那我们为何不把大家带来的礼金礼品筹起来,为范先生的母亲修一栋房子,免得他们一家还住破旧的房屋。地方嘛,就在这火焰山山腰。大家说,好不好?!”


“好!”客人们齐声响应。


“不!——”纵使百般推却,范川谷也抵不过这么多人的好意。来宾们立即推选出几位,负责记账、收礼。大家一下子围上来,纷纷拿出带来的礼金礼品,当场就筹集了3000多块银元。


几个月后。一座亭阁傲立于火焰山麓。翠绿色的飞檐房顶,朱红色的阁梁楼柱。凭窗远眺渠涪江碧波,令人心旷神怡,实为观瞻休憩的胜地。


乡绅们又请来著名书法家姜滔文先生,题写“孝母阁”三个大字。范川谷看了看“孝母阁”三字,心中便觉得不妥,更不用说接受这座亭阁了。他面对众人,激动地说:


“诸位!川谷何德何能,敢私自享受这亭阁?家母亦断然不会收。既然如此,我就建议把这座亭阁还给大众!”


不久,“孝母阁”便改名为“清凉亭”。这正是——


清凉亭内得清凉,清凉亭外沐清风。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