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举棋不定
作者: 男人是山更新时间:2022-01-25 08:34:46章节字数:2005

不过,液化气罐车间的《受压容器生产许可证》,是市劳动局安全生产科下发的。红星机械厂是区属企业,这种生产许可证市劳动局下发就可以。


而赵光义现在生产锅炉的目的是要让工厂升格到市属企业,市属企业的新产品生产许可证,都是由省里有关部门下发的。


所以,铆焊车间赖以生存的液化气罐车间那个证件,就相当于作废了。如果想名正言顺的生产锅炉,必须通过省里的机械行业协会进行严格鉴定这一关。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新产品鉴定这样的事情。但是,我听师傅说:“新产品鉴定,就像是企业经受一场大考,方方面面工作都得做到。


“就连工厂的公共卫生,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万一哪里不干净了,鉴定组成员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说你不尊重他们。


“我们觉得,那些所谓的鉴定小组成员,不是官员,那架势、派头,比官员还难伺候。简直就像是请了一帮子凶神恶煞一般的‘爹’,稍一不高兴就不签字,让你的新产品鉴定筹备工作白白忙活一场。”


想起师傅说的话。我就觉得,先不说赵光义主张生产锅炉,让企业升格的动机如何?单就敢于大胆设想、勇于接受省里行业协会新产品鉴定这一点来看,他倒是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


在铆焊车间转了一大圈,看到工人们热气腾腾工作的样子,我倒是受到了感动。为了让工厂升格,全厂的职工大概都是心里充满了热情、充满了期盼吧!


这时候,如果我为这件事泼一盆冷水,岂不是赵人怨恨的事情?但是,想一想赵光义对齐书记的不礼貌行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向区委区政府领导反映这个问题。


回到液化气罐车间办公室,我不由自主地抓起电话,拨通了区委张书记的号码。但是,电话铃声响了半天,没有人接听。


也许是天意,不让我管这件闲事吧!我迷信地想到了这一点,随后把电话放下了。后来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好笑:什么天意不天意?那一天是星期天,都是休息在家,区委张书记也不例外啊!


后来,总觉得这是一件大事,想放却放不下。就与芳子说起来,芳子却冷冷的告诉我:“你现在是学员。主要任务是学习,这种事最好别管。”


“你爸爸还说,让我常常去工厂看看呢……”我想用老头的话反驳她。


“爸爸让你常回去看看,是为了让你结合工厂经营实际学习知识,不是让你干涉工厂的工作。”芳子反驳我说:


“你为了维护区委区政府的利益,反对生产锅炉,反对赵光义让企业脱离区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为了这,你与全厂职工为敌,不合适吧!”


我们两个人辩论了半天,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一致见到听一听秋行长的意见。秋行长听了这件事,呵呵一笑说:


“这件事,牵涉到市里与区里的利益分配。不是一个产品就能把一个企业的隶属关系改变的。最近,市财政收入不足,市长正要减少对各区县的财政拨款。


“如果这个时候企业被收走,区委区政府岂不是减少了一大块财政收入?如果区委区政府坚决不放,就算是锅炉新产品鉴定通过了,又能怎么样?”


哦!聊天这么一说,我听明白了。这件事,绝非赵光义上一个新产品,就能把工厂从区里升格到市里去的。如果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放,赵光义费尽心机也是白扯。如果区委区政府领导不拿红星机械厂当回事,其他人想留也留不住。


这种事儿,太复杂了!不是我王文华这种小人物能够定得了的。干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吧!


从此,我的心里放下了工厂的是是非非,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果然,一个学期过去了,企业升格的事情毫无进展。


看来,国有企业,就是地方政府的附庸。如果想甩开政府干什么事,那是很难很难的。何况赵光义干的事情是想脱离红星区政府。这样的事情,就算是背后有机械局某些人出谋划策,也依然是难上加难。


有一天,我刚刚来到教室里,就听到同学们围住清华大学高材生老萧,要他请客。老萧说,我现在只是有一张任命书,还没有正式上任。现在请客影响多不好!


但是,同学们依然是不依不饶,让他请客。原来,他刚刚被市委组织部任命为无线电总厂副厂长,升官了,请客是必须的程序。


我不知道,他原来的副总工程师升级为副厂长到底是升了多大级?但是,当时的国企,能够当副厂长就是实打实的官职,比那些工程师之类的技术职称强多了!


看到同学们不依不饶,党支部书记就出来解围说:“你们的嘴就那么馋?非要人家现在请客?让人家回厂子安排安排再说,你们着什么急?”于是,人们这才放过萧副厂长。


下午三点半,又到了可以回家的时候了。这时候,就看到教学大楼前开来一辆上海小轿车。王威海对车熟悉,就说:“这辆车是无线电总厂的,一定是来接萧副厂长的。”


果然,萧副厂长看到那辆车,就站了起来准备要走。这时候,班里的党支部书记也跟着他走出去。同学们看着他们两个,禁不住露出了羡慕的目光。


这羡慕的目光里,不仅仅是羡慕萧副厂长可以坐小轿车回家,更重要的事情是,萧副厂长当了副厂长,就可以拥有批条子让亲戚朋友买电视机的权力了。


当时,黑白电视机还是紧俏商品,有钱也买不到。人们想看电视,只能去无线电总厂找关系,走后门。


可是,虽然工厂生产线上的电视机源源不断生产出来,但是,产品一入库,就被物资局按照销售计划送到外地了。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