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鼓中脱险授乐理 接龙吹打震川东(3)
作者: 姜建伟更新时间:2017-07-16 02:00:01章节字数:3208

惊魂未定的慧允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时,接继乐已缓过气来,他不想当着众徒弟的面说破慧允的身份,便起身说道:“法师,我们今生算是有缘,感谢你对在下和接家班的教诲。我本想留你住下,但怕那帮锦衣卫再回来对你不利,而且你的这身装束也不宜在此久留,所以……”


慧允双手合十对接继乐说:“贫僧明白,多谢搭救之恩!”


接继乐让欧阳林去屋里装了一大包煮包谷,递给慧允,说:“适才锦衣卫是往北而去的,法师从这里顺溪流往西,不出二日,便会看到一座孤立陡峭的山峰,那山中有一座云豁寺,只有一个空净老法师住在寺里,或许那里能让法师安顿下来。”


慧允向众人合十道:“搭救之恩铭记在心,就此别过。”


待慧允离开院坝后,接继乐对欧阳林说:“你去为法师带一段路,绕过后山,再上大路。”


欧阳林走后,接继乐对众徒弟说:“今日之事,不可向外说起。”


众徒弟一齐回答:“弟子明白。”


接继乐接着说:“还有,我决定将刚出生的小儿取名为‘接龙’,并将和平桥改名为‘接龙桥’,将接家班更名为‘接龙鼓乐班’,咱们接家村也改名为‘接龙村(今接龙镇)’,诸位以为如何?”


众徒弟纷纷点头,道:“但凭师傅作主。”


自此,接继乐带着众徒弟日日勤习音律、天天演练乐曲,把接龙吹打发展壮大。不久,“接龙鼓乐班”便声名鹊起,集聚了八方吹打顶尖高手,不少人移居此地,在接龙桥四周搭房建屋。几年后,接龙村变成了“接龙乡场”。而“接龙鼓乐班”从此名声大振,享誉川东,在整个四川也算赫赫有名。


却说慧允告别了接继乐和他的一众徒弟,一路往西疾行。多亏了接继乐赠送的一大包煮包谷。饿了,啃几个包谷,渴了,喝两捧山泉,一路上倒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第二天黄昏,慧允来到一座山下。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慧允正寻找那避雨之处时,就看见西边有一座突兀的山峰,只见那山峰三面绝壁,一面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犹如一座孤岛凸起在群山峰峦间,山顶隐约显出一座寺庙的轮廓。慧允自言自语道:“难道这寺庙就是接继乐说的云豁寺?如今天色已晚,为了避雨,看来也只有这云豁寺一个去处了。”想到这里,慧允便迈开大步朝山顶的云豁寺而去。


云豁寺虽建于山顶,平日里香客也少,但它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始建于佛教大量涌入中原的西晋时期。


且说西晋泰始六年(公元二七O年),四川江州(今重庆)城里有一位全城最大的绸缎商,姓王,名施林,年近花甲已是儿孙满堂。


这王世林年青时勤劳苦干,渐至家财万贯。中年时笃信佛教,一直盘算着自己的归宿。


这天夜里,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来时,梦中之事亦历历在目。他觉得甚是奇异,便说与家人:“老夫昨夜做了一梦,梦见漫天乌云,突然,那满天乌云中豁开一个大口子,一条龙从那豁开的乌云中探出头来,口吐人言,叫老夫去江州城西南之巴县东南处的最高山顶上建一寺庙,将来会济苍生。”


“梦中之事,子虚乌有,父亲不必在意。”王施林之长子王介亭说。


“我觉得这梦非同寻常,我就去山顶上建一寺庙,以了却梦缘,我心意已定。”于是,王施林不顾家人反对,拿出一部分家产,奔西南方的巴县,寻至县境内之高山,在山之东面选了一处兴建寺庙。寺庙建成后,王施林想到那梦中之事,便取名为“云豁寺”。


随后,王施林便在云豁寺剃度出家,终日古佛青灯为伴,潜心向佛,直至元康九年(公元二九九年)圆寂。寿一百零七岁。


隋朝大业六年(公元六一O年),云豁寺因缺饮用水,加之交通极为不便,于是由东山迁至西山玉皇顶。


玉皇顶山高路险,四周悬崖峭壁、陡峭险峻;山上怪石林立,古木参天;山腰平时浓雾环罩,阴雨天更是阴霾密布;山顶森林茂密,楠木、古松,穗花杉,银杏等遍布其间。林中时有斑鸠、竹鸡、杜鹃、豪猪、狐狸、松鼠、野猪、野兔等出没。


传说,这山中有一白蛇在玉皇顶修行。千年道行,功德圆满,了道成仙,遂蜕去蛇壳,幻化成人形。


这白蛇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渐渐地,便有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情感。她羡慕人间那真挚的爱情,终于有一天,她与山下的牧牛青年不期而遇,几次交往后暗生情愫。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


一年后,白蛇产下一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然而,仙界自有仙界的规矩,玉皇顶山神不敢隐瞒,便向王母娘娘报告了此事。王母娘娘闻之勃然大怒,为了阻止牧牛青年与这蛇仙继续相爱,她便在半山腰划出一道鸿沟,将山上与山下一分为二。从此,牧牛青年与蛇仙隔岸相望而不能相亲。天长日久,他们化作一对鸳鸯古松,其幼婴化为了一块风动石。风动石由三个支点撑住,非常险峻壮观;而


鸳鸯古松的两树干则隔着鸿沟蓬在一起,宛如恋人相依相偎,让人感受


到爱情的甜蜜滋味。


鸳鸯古松的下面是一条不宽的鸿沟,前面是另一块山石。据说只要飞身跃过,便可有情人终成眷属,且夫妻恩爱,生死相依,永不分离。而此地就成为前往云豁寺的唯一通道,这个小山坡的顶端有一个洞,是白蛇蜕去蛇壳了道成仙的洞穴。人们若要去玉皇顶朝拜云豁寺,这洞便是必经之路,只有钻进洞后,才能从洞下面的一条狭缝出去,若能顺利钻出此洞,便能脱去灾难,一生平安,百姓称此洞为“蛇脱壳”。


云豁寺巍然雄踞玉皇顶山巅,山门高耸,红墙绿瓦,寺外古木参天,一片郁郁葱葱。进入山门,迎面即为弥勒佛像,弥勒佛背后,站立着护法神韦驮菩萨像;大雄宝殿上,释迦牟尼佛像庄严肃穆;宝殿右边的厢房供有燃灯古佛,左边厢房供着观世音菩萨;寺庙背后的小石山是方圆几十里最高点,石山上有一座玉皇大帝的石像。


站在石山上放眼远眺,风光无限,山川河流,尽收眼底;山风徐徐吹来,令人顿感心旷神怡;身后寺中,香烟缭绕,经声梵呗,不绝于耳。


明洪武年间,重庆城闹市的小什字有一座罗汉寺,寺内有一位执事僧,名曰空净法师。这空净法师乃潜心修行之人,最烦俗务杂事,最厌喧嚣吵闹。但罗汉寺地处闹市中心,每日来寺里求财、求子、求福、求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从清晨到黄昏掌灯时分,一直是人来人往纷扰不止,又何来清雅宁静?空净觉得,这样下去定会耽误自己的修行,于是便有了离寺远去之意。


这一日,一位法号叫“一见”的云游僧人来到罗汉寺挂单,空净法师作为执事僧理当接待,于是便将其引至禅房奉茶。言谈间,空净法师随口问一见道:“敢问法师从何处来寺?”


“贫僧从巴县的云豁寺而来。唉!那云豁寺目前只有一位老住持,已是耄耋之人,身体状况亦不佳,长此以往,云豁寺的香火恐怕难以为继呀!”一见十分担忧地说。


“哦?这样,请法师放心,贫僧即日便去云豁寺接替香火,以延佛门一脉。”空净略为思索,即向一见表明了心意。


一见喜曰:“若能如此,法师善莫大焉,云豁寺承续有望矣!”


第二天,空净法师向罗汉寺的方丈晓云禅师说明了情况,并明言自己愿意前往云豁寺接替香火。晓云禅师乃是得道高僧,自然也是通达之人,当即便同意了。


于是,空净法师当天便收拾行囊,去了云豁寺。


然而,连空净法师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去云豁寺,便是三十多年,而且也是孤灯伴影、孑然一身。


这一日,暮色降临,昏暗的天空下起了大雨。云豁寺里,已近古稀之年的空净法师正在履行着此生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他净手后,为诸佛添了晚香,又给佛灯续了香油,然后来到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像前,趺坐在蒲团上,双目微闭,已干瘪的嘴唇微微翕张,他在诵经、祷晚课。


忽然,明明白白间,空净法师恍惚听见释迦牟尼佛在对自己说:“你不要诵经了,真龙天子降临云豁寺,快快去山门外接驾!”


空净法师大吃一惊,半信半疑地停止了诵经。他起身走出大雄宝殿,穿过寺院院坝,来到山门前。


令空净法师更为吃惊的是,刚才还在下雨的天空,忽然间变得明丽爽朗起来,于晦暗中透出亮丽的蔚蓝来,天边还堆积了大片瑰丽的彩霞,空净法师想,自己活了近七十年,还从未见过这么美丽的彩霞。


那彩霞还在漂移,一下子从天边就飘到了山脚。倏忽间,那变幻的彩霞中现出一条龙的身影,开始由山脚向山上游走。空净睁大眼睛,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住那游龙的身影,看它将要去往何方。


这正是:


佛祖犹唤接圣驾,神迹乍现云豁崖;


龙影幻游山野间,天地响应飘彩霞。


欲知空净法师看到的究竟是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