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为削藩叔侄相煎 清君侧金陵易主(5)
作者: 姜建伟更新时间:2017-06-12 02:00:01章节字数:2470

他站起来巡望着这座宫殿,心中不禁百感交集。他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是一个人人向往、尊崇的地方。生在帝王之家,何等显赫、何等荣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非常熟悉。但身为皇子,他却对此地并无好感,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他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太多太大的压力。在他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怪物。他们不顾一切地使用各种阴谋手段,算计、诬蔑、残害他人,而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权力。 难道顶峰的风景真就那么好吗?


此时,建文帝不由得发出一阵苦涩的哂笑,笑自己,也笑世人。他深有体会,高处不胜寒啊!但富有戏剧性的是,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每个人都不去理会它。他们仍然不断地向着顶峰爬去。即便被沿途的荆棘划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这座宫殿是权力的象征,也是罪恶的渊薮!烧掉它吧!彻底毁掉它!我得不到,也绝不留给别人!


此时,建文帝心中主意已定。一旦打定主意,他心中反而不悲、不痛、不惊、不慌了,死去原知万事空啊!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也就是建文帝登基正好四周年的那一天,守城大将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放靖难大军入城,做了无耻的叛徒。


然而,朱棣却并没有马上向紫禁城攻击,他在等待建文帝自杀或者投降。他似乎认定建文帝除了这两条路外,便别无选择。他实在不想背上一个弑君杀侄的千古骂名。


与亿万年来的每一天一样,黄昏又再次准时来临,上天并不因为人间的攻伐杀戮而改变时辰的运行。它一如既往地将天地染成昏朦的暮色,把晚风吹向南京城头,不过今晚的风里,裹着浓浓的血腥味。


紫禁城外,炮火轰鸣,杀声四起,火光冲天。一阵阵裹着血腥味的狂风涌入深宫,将宫内垂挂的宫帘、窗幔吹得胡乱飘飞,仿佛在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宫中,太监、宫女及文武百官,一个个像没头的苍蝇东逃西窜,各种杂物散落一地,到处是一片狼籍。建文帝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如今大势已去,他心如缟素、万念俱灰。他要焚烧宫殿然后扑火自尽,以身殉国。


他脸色煞白,头发蓬乱,犹如一个行将就木的垂暮老者,将宫中四周环视了一圈,然后神情颓丧地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来到宫柱旁的烛台前,伸出颤抖的双手艰难地取下烛台,用悲凉而绝望的眼神最后扫视了一下这金碧辉煌的金銮殿,然后哀痛欲绝地举起烛台,“轰”地一下点燃了随风飘舞的窗帘,着火的窗帘不停地发出“噗、噗”的声响。


那一刻,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着火的窗帘飘向宫壁,宫壁瞬间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火光越来越亮,火势也越来越大。转眼间,大火伴着浓烟冲天而起,不管不顾地吞噬着殿柱和宫梁;红亮的火苗跳起疯狂的舞蹈,挣扎着飘出窗外,拼命地舔燎着昏暗的天空,


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烈火,面部抽搐得完全变形的建文帝不由得发出一阵仰天狂笑。狂笑声中,彩檩和画椽、红砖和碧瓦不断地掉落下来。


突然,建文帝纵身跃起,不顾一切地扑向烈火,他要与这烈火一起燃烧!与紫禁城一起燃烧!与他的江山社稷一起燃烧!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被靖难大军逼退的近臣溥洽刚好回到宫中,他一眼看见建文帝纵身扑向烈火,他来不及多想,急忙腾身猛扑过去,凌空一把抱住建文帝,就地一滚,将建文帝从熊熊燃烧的烈火边缘抢了回来。


溥洽起身搀扶起建文帝,然后泪流满面地跪在建文帝面前,哀声劝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此啊!有陛下在,江山便有指望,陛下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则社稷倾颓也!”


这时,被燕王兵马击退的监察御史叶希贤、吴王府的杨应能、翰林院编修程济、前朝老臣吴亮、少监王钺等一班臣子也回到宫中。众臣纷纷围了上来,齐刷刷地跪在建文帝面前,声泪俱下地齐声喊道:“陛下,万万不可寻短见哪!不可如此啊!”


建文帝望着跪在面前的臣子们,他们衣冠不整,发髻散乱,神情惊惶,分明就是一群死里逃生的残兵败将。然而他们脸上显现出的却是忠诚和视死如归的决绝之情!他们自身都尚且难保,却还在尽心竭力地保护他,就像兵蜂保护蜂王。建文帝心中突然生出几分感动,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地望着这些臣子,口中连道:“平身,都快快平身!”


监察御史叶希贤一边抹泪一边哽咽着对建文帝道:“启奏陛下,大火已窜至殿顶,宫中已十分危险,当速速离去,方为上策!”


翰林院编修程济也进言道:“陛下,与其在宫中坐以待毙,不如逃亡,趁叛军未到,应设法离开紫禁城,只要逃过此一劫难,日后还可图谋复国之大计!”


监察御史叶希贤、吴王府杨应能等大臣亦极力劝说。


建文帝没有想到,在这最后的生死关头,竟然还有如此忠烈之士为自己思谋复国之事,遂被众臣所感动,复仰天叹曰:“也罢,朕感激众爱卿的忠心,朕答应尔等,离开这紫禁城!”


然而,如何出宫,众臣却拿不出一个好主意来。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时,少监王钺突然跪在地上对建文帝道:“昔日太祖高皇帝驾崩时,曾给陛下留下了一锦盒,并交待说,待皇上遇到大难时方可开启,匣子就藏在奉先殿的左面,如今应是时候了,请陛下去开启那锦盒吧!”


这正是:


自古帝王少亲情,争权夺位动刀兵;


血染龙袍说兴亡,到头终究成烟云。


欲知那锦盒里藏有何物、建文帝能否逃出生天,且听下回分解。


————————————————————————————


注:《明史恭闵帝本记》记载:在燕王朱棣进入金川门的当天,“宫中起火,帝不知所踪”。这模棱两可的话,正是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的反映。据明史学者黄云眉考证,《明史恭闵帝本记》出自徐嘉炎之手,徐嘉炎自己认为建文帝并没有死于宫中那场大火,而是“逊国”外逃了。这就成为后来《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逊国”这一故事的史实依据。


自明代嘉靖、万历以后,社会上流传着许多有关建文帝逊国的野史笔记。所谓“逊国”,就是把自己皇帝位子让给明成祖,自己出走的意思。从另一个方面理解,就是建文帝没有死,修撰《明史》的学者们在如何写这段历史的时候,意见发生了严重的分歧,谁也不能说服谁,于是就留下了一句游移于建文帝生死二说之间的话。这句话又给后来的学者留下了疑问,吸引着更多的人殚精竭虑地去寻找答案。就是后来黄云眉先生费尽心机地考证《明史》,可研究来研究去,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表示:“不妨两存其说。”也就是说,经过几百年的研究,到头来还是不能确定建文帝到底在金川门之变后是死了还是逊国出走了。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