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密辛
作者: 天机老人更新时间:2017-06-13 11:00:01章节字数:3431

望仙居,此时络绎不绝的涌入各家京城贵族。世家大人们纷纷携带亲眷,在这六月初七的好日子里,心照不宣的希望各自的名门子弟,可以在这望仙居里,一举成名,或者抱得美人归。


那些挤破了头都进不去望仙居门槛的乡绅名士,只能怀揣着金银满袋,含恨长叹倚门外。


更别论大多数只能在丰都大街上,远远望着一担一担轿子往望仙居里面送的雅士权贵,世家重臣,以及艳羡着一位位羽扇纶巾风姿绰约迈步而进的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


天与地,有的时候只有一道门槛的距离,却深深浅浅的从此在所有人心里划下了,云泥之别。


“那楼好高好气派啊!”


“没见识了吧,那是望仙居里最辉煌的迎仙楼,也是全丰都最高的一座楼!”


“不,你说的不对,最气派的听说当是迎仙楼后面那栋隐凤阁才对!”


“瞧见了没?那站在迎仙楼上头的,就是负责今年烟雨茶会的两位爷,奉义君和弘化君了。那神气,啧啧,不愧是王室养尊处优出来的。”


“让我瞅瞅让我瞅瞅。哪位是奉义君?听说他的太公可是昔年康王最重视的左膀右臂之一、杳郡王呢!”


“据说奉义君呐,可是杳郡王的唯一嫡亲血脉,名字都是当今大王亲赐的,响当当的寅贵,大富大贵之意,啧啧!现今素日里咱们这些百姓生计,谁家烟火不得供着咱这位奉义君?呵呵。”


“就是。哎,可得把这位爷认仔细了,喏,大伙瞧见没?那位身穿锦黄衫儿的,就是了。”


一身小厮打扮的唐桃笙凑上前去,眯着眼暗暗认住了身穿黄绸、满脸调笑、小腹微挺的奉义君,顺眼瞥见了旁边的皓月白衫男子与一缎兰官服的大人,自然的像平民一样的顺着话头在人群之中问道:


“这都是贵人呐。却不知旁边其他两位都是什么来头?”


“与那奉义君攀谈的,难道是弘化君?”


一人压低了声音道:“哪能呢。弘化君乃是故去先帝什么人?啧啧。咱奉义君又是什么身段,怎会与他攀谈?在一起筹办这烟雨茶会盛事,乃是王命所赐尔。”


“那、那身着官服的,难道不是王室人?怪哉。”


带着满心疑惑,侧耳将周遭人议论都暗自记下的唐桃笙,望着转身没入望仙居之内的那皓白仙姿,悄悄的隐出了人群之中,直奔回齐映月的身边复命


齐映月听完唐桃笙一字不漏的汇禀,眼睛斜上瞧了一眼阁楼顶上的那两人,嘴角浮起淡淡的微笑。


“那身穿官服的,品级又能与奉义君攀谈得上、得他入眼的,想来应该是大司空,陈桉大人罢。此人年纪轻轻在朝中已八面玲珑,行事虚虚实实,立场不明,暂且旁观不论。


百姓们议论的康王,当今大王的祖父褚康王了。康王时期,确实,除了楚郡王以外,杳郡王就是康王最信任的兄弟了。不然也不会就这两位被亲赐了郡王之封,安居一隅,得以天年。可惜杳郡王多年伤疾早去,终是不能得享楚郡王的福气,只留下这么一个不争气的曾孙,却是也因此,给这位奉义君留下了祖德荫庇,让奉义君得以承袭了杳郡王府所有的荣耀,这可是楚郡王府都比不过的呢,呵呵。”


唐桃笙眨了眨凤眼,讶异道:“阿月如何这般说?楚郡王下的血脉,可不就是当今荣宠加身的齐贵妃么?虽然,她是楚郡王养子一系血脉。”不知为何,齐映月隐约看到,唐桃笙的脸上似有一丝嘲讽,一闪而逝。


齐映月摇了摇头,认真道:“当今世上,男尊女卑,重儿轻女,已然俗成,王室又哪里可免俗呢?说来也可怜,深宫那位,与楚郡王无半点血缘关系;而楚郡王膝下唯一的女儿玉琢郡主招了大名鼎鼎的岳南奋将军做了上门女婿后,诞下的也唯有一位嫡亲外孙女儿,还嫁给了沈府大少爷振玉公子。想那苍南沈氏啊,当初在那年南方战乱之中,沈府一脉骨肉分离,若不是靠着当时已嫁为人妇的沈府大小姐、如今的太宰夫人一力重振沈家,早已经被铁蹄踩踏得消失无迹了。但即便如此,沈府长子嫡孙一脉,下落不明难以恢复,却是不争事实了。”


唐桃笙若有所思:“这样的家族存活至今,沈府也不易啊 确实,如此说来,楚郡王名下已无嫡亲血脉延续,沈府亦都是外戚女眷在支撑了,又怎么能和王孙贵胄相比,与奉义君比肩争锋呢?”


齐映月微笑的说:“你明白就好。”


“那、那位弘化君呢?好像大家都很讳言,他又是什么来头?听起来,应该也是王子吧,怎会被如此轻视?”


“不,弘化君并非王子,而是王亲。”齐映月自己也陷入了认真的回忆中:


“当初康王之子惠王强势登基之后,因为身为惠王长子,年纪自然较大,膝下已有兰姬所出的大殿下和云姬所出的较为年幼的三殿下。服侍较早的兰姬,顺理成章被立为王后;但众所周知,云姬才是惠王的宠姬,故而,当时惠王也是对性情更加外放活泼勇猛的三殿下,更为器重疼爱的。”


齐映月顿了顿,然后继续感叹道:“而这弘化君,便是云姬的妹妹俪姬所出。惠王当初将俪姬赐予了一母同胞所出的亲弟弟郑契君为妻,虽名义上为感激胞弟齐正为自己登王位襄助出力,但另一方面也存了与郑契君亲上加亲、日后可抬高三殿下母家之意。毕竟云姬膝下还育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公主,无论俪姬生男生女,想必惠王都是打算为了三殿下的日后助力,结下这门姨表王亲的。


这份看重,不可谓不用心了。”


只可惜,世事无常,后来谁能料到,兜兜转转,惠王之后经过了穆王、共王这短暂的政权更迭,共王一派都被清洗干净,小公主也早在成年前便“意外”王宫落池溺亡,反而是那位默默无闻的大殿下、当今的大王,笑到了最后呢?


弘化君的身份尴尬,便也在此了。


作为曾经的共王党派,宣王无论如何的大气,也不可能再在朝堂之上,再重用这位名声显赫的弘化君的。甚至于,为了避嫌,大部分王亲贵族,对弘化君都避如蛇蝎,怠慢不已。


唐桃笙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惊疑问道:“我想起来了。好像是有坊间传闻这么一号人物。但是——”桃笙压低了声音,犹豫道,“不是说,弘化君其实,是惠王的私生子么?”


齐映月默不作声。王宫之中,也有流传过绯言如此。说是昔日惠王对才貌更为出众的俪姬姑娘更为倾心,奈何种种缘故,只好将小姨别嫁,却肥水不流外人田,直接许给胞弟郑契君为正妻,但怀胎十月不到,俪姬便诞下了弘化君,已是引人非议纷纷;而弘化君一出生便被惠王进爵赐田,5岁便得以进宫与众殿下一起学习课业,甚至被惠王抱上膝过。


惠王对弘化君的这份疼爱,不下于对共王,实乃非常啊!


然而齐映月只是淡淡一句:“民间流言,不足以信。”心里想的却是,当初惠王口谕赐予弘化君的近京封地百亩良田,而自己的父王宣王上位后,却一纸诏书,将弘化君“恩赐”到最北的旗州的弘化郡,那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苦寒之地。


弘化君,确实可惜了。


唐桃笙看着齐映月没有表情的面容,不再吱声,乖觉的低头小步,跟着齐映月大摇大摆的步入了望仙居。


“敢问公子,有拜帖么?”望仙居两旁的守卫恭谨问道,眼睛仔细的扫过这一主一仆的周身,看得唐桃笙心里一激灵,但头依旧不抬。


她相信这位跟前的贵人,必定是有她的法子的。


果然。


只见齐映月脸上浮出世家公子一般的不耐与冷傲,慢条条的从身上拿出一枚碧印,丢给盘查的守卫。措手不及的守卫接住后一瞧,愣眼片刻,便回过神来,更加恭谨的忙不迭迎入道:


“不知是宋大司徒家的公子,小人失礼!请进!”这枚碧印,里面有着虎形纹理,是江东的名门望族、丹阳宋氏,所制辖的族地宣宛和丹阳郡这两地的交界处,才能采出的奇形玉石特有的条纹裂痕,绝世无双。


这样的玉石,天下罕有,王室更是爱之,曾以此矿为宋氏之功,颁布诏令,每年虎纹玉的开采量,江东宋氏可自留十分一为家族私用,不可外传,剩余产量全部上缴王庭刻琢成器皿。


得此圣恩,故江东丹阳宋氏大家,百年以来,惯用此处的玉石来雕琢成印,特别是虎形齐全的纹理玉石,更必须是宋氏位高权重的子弟,方有资格领用的。


而现下这枚碧印,纹理干净,流纹清晰,虎形栩栩,毋庸置疑,眼前这位,必定是货真价实的贵人无疑了。不是至权,就是至亲。


“江东之虎,宋氏家族”。丹阳宋大司徒的嫡系贵人,难道还需要另讨拜帖?说出去不是笑话,简直是讨打了。守卫们心中叫苦不迭,却又庆幸自己并没有太过倨傲得罪之余,暗自揣测起来。


——


听闻大司徒的长房长孙宋公子宋文,小小年纪便是慧黠无双,灵透过人,才名远扬,却为人甚是寡言性冷。看眼前这位年纪差不多,想来,就是了。


只是这丹阳宋氏,向来以低调严谨著称,定居江东、鲜少进京,今年是什么风,竟然把司徒大家也惊动了?


齐映月仿佛读懂了守卫的心思般,漫不经心的冷傲道:“本公子求学云游,只身带家仆尔,正好这几日经停丰都,来凑个热闹。如没必要,便不必张扬了。我的意思你们可明白么?”


守卫心神一凛,忙回答:“小的明白!”随后低头奉还那一枚碧印,阳光下,闪耀灼人。


齐映月这才满意状的慢悠悠收起来,一主一仆,小小的个头皆低调的匿进了前行人流之中。


齐映月的目标很明确——穿男装,混入男宾筵席之中。


今日该来的,定都会来的啊!


齐映月内心冷笑着,又期待,又紧张。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