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篇 世上最美逆行者(作者:王枣燕)
作者: 全体投稿作者更新时间:2020-03-30 16:39:19章节字数:880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庚子新春,荆楚大疫!”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危难之时,在党中央英明领导和习总书记指挥下,举国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广大医护、警务人员和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战在不同岗位,普通民众齐心守望用血肉筑起生命防线,从武汉、湖北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战场,十四亿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不仅用生命拯救14亿人,而且为世界阻挡了疫情,走出了一条悲壮惨烈的道路,演绎了不朽的大爱与传奇,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脊梁,延续了中华民族传统伟大博爱的精神。


问天下谁是英雄


英雄不是从天而降,只因你我挺身而出。1月24日,除夕当晚,陆军军医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共450人,义不容辞打起背包就出发;军队抽组1400名医务人员承担武汉火神山医院医疗救治任务;紧接着10万人的医疗救援队签下请战书奔赴湖北,全国26个省市对口驰援包一市,将所有的医疗设备、人员、物资都往湖北倾斜。驻鄂部队成立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从2月2日起开始担负武汉市生活物资的网点运输保障任务,平均每天出动200多人次、车辆百余台,运送生活物资240多吨。与死神赛跑,与时间抢速度。10天建起了火神山医院,12天建起了雷神山医院,武汉10余家方舱医院火速建好,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


谁言医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回!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牺牲后,南京市第一医院再接任务,需派54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领导在微信群里发出通知,请大家自愿报名。会不会有人报名?领导心里没底。因为谁都知道,这任务危险、辛苦、艰巨。没想到,通知发出后的几分钟,回复齐刷刷地来了:很快,人齐了!如果不是这次战疫,我们很难知道,原来那些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医生,胸怀此般侠骨豪情。


其实每一句“我报名”背后,都有不寻常的故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年三十晚上,空军军医大学医生史庆辉,接到驰援武汉的命令,而这天,他的妈妈刚刚出院回家,得知他去了前线,妈妈给他录制视频说:“面对疫情,挺身而出责无旁贷。虽然有点担心,但是妈妈坚决支持你。”


大年三十,女军医彭渝驰援武汉。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谎称自己在医院值班。等她回家的老公,直到看到别人发微信朋友圈的出征照片,才知道她已奔赴一线。老公随即打来电话,和她大吵了一架,责怪她:“怎么不说一声。”彭渝心情复杂投入紧张的工作,几天后,她才看到老公发的微信:“你是我妻,也是战友。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看到这句,潸然泪下。


2月9日,最不寻常的一天,全国医疗队驰援武汉,警车开道,最高礼遇护送,从未如此悲壮!泱泱中华,精锐尽出,一时鹰击长空,战甲齐发,41架飞机,载着6000名医护精英,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向武汉,齐齐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武汉最强大的后援团来了!中国最


精锐的医院: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大天团汇集武汉。空荡荡的武汉机场,齐鲁医院和四川华西医院的医疗队相遇了。医生们远远喊话:“你们是哪个医院的?”


“华西医院的!”


“我们是齐鲁的!我们一起!”一次令人感动的会师。上一次两家医院相遇,还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齐鲁医学院搬到四川,与华西医学院一起办学办医。转眼83年,抗战早已结束。而当新的战疫来了,他们再次重逢。


目前中国已派出31支医疗队,42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


20多亿防疫资金迅速到位,医用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调来。


我不认识你,却知道你为了谁。“外面下着大雨,我妈都没拿伞,就跟在我们车子后面一直狂奔……”一位女医生说起出发时的场景,可以想象,妈妈心里有多担心。她一心想保护的人,要去保护别人了。可是到了那边,谁来保护她的女儿呢?


在武汉封城当天,武汉市第三医院护士李思阳,23岁,正在咸宁市赤壁家乡过春节,接到医院通知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在岗待命。2020年1月23日下午4点,却逆流而上,在没有买到高铁票的情况下,她向赤壁北站的工作人员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件 并说明情况才特事特办登上了返汉的高铁。


其实,每一个出征的医生背后,都站着一群这样揪心牵挂他们的父母、孩子、爱人吧?


许飞那首歌唱道:


“我敬你满身伤痕还如此认真


“山水迢迢还奋不顾身


“我敬你万千心碎还深藏一吻


“乌云滚滚还走马上任……


为有牺牲多壮志


基辛格在《论中国》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51岁,连续奋战18天后,积劳成疾,牺牲在了疫情防控战场上。同济医院医生林正斌,62岁,2月7日凌晨,因感染新冠肺炎牺牲。2月18日,年仅51岁的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去世,他的妻子蔡利萍在灵车后面,跟着车跑,伸出手去,却怎么也够不着,一边追,一边撕心裂肺地哭。是啊!那里面躺着的是,她陪伴了几十年的丈夫啊,她怎会不痛彻心扉……


就在一个月前,武昌医院被列为了定点医院,要在两天内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作为院长的刘智明三天三夜没合眼,成立了医疗救治指挥部和10个工作组,电话让爱人送些换洗衣物,因为他清楚之后不能回家了。几天后的1月24日除夕夜,武昌医院的所有职工,都收到了刘院长送的节日礼物,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已经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可他还不停地打电话、回微信忙碌工作……2月3日,病情危重,他用上了呼吸机。上了呼吸机就要经历着更大的痛苦: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作为院里护士的爱人,完全可以去照顾他,可他说:不要!2月17日,进行了ECMO人工心肺的最后抢救,2月18日10时54分,他还是走了!这是武汉抗疫以来,第一位因新冠肺炎离世的在职院长。留下了47岁的妻子,和正上初中的儿子,以及一个刚上大一、依然学医的女儿刘洋,在疫情期间,写给父母的家书,他都没看到,发自肺腑,催人泪下:“……而我最亲爱的老爸,我不知道你是否还有多余的精力,看到这句话,但我真的真的很想你,想见你一面,你一定要好好回来,让我能够在你面前亲口说一句:爸,我爱您。”


2月20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生,29岁的彭银华,原定正月初八举行婚礼。但“疫情不散,婚期延迟”,是他和未婚妻达成的共识。彭银华主动请战、延迟婚期,全身心投入到战场上了。正月初一这一天,病毒来势汹汹,他倒在了战“疫”的战场上,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七,仅仅27天,他就与所有人都天人永隔了!


武昌医院护士柳帆,殉职了。之前,她的名字还被写错了。唯一知道的真相是,已59岁的她,生前曾主动申请延迟退休。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蒋金波,2020年1月28日23时50分,在疫情防控一线连续奋战十几天,因劳累过度突发心梗,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8岁。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梁武东,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毛祥洪,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姜继军,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李文亮,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他们都拼尽全力,倒在了战场。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截至2月11日24时,共计3019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确诊1716例。其中湖北省1502例医护人员确诊感染,占全国87.5%。已有26位医务人员牺牲,年龄最大的69岁,最年轻26岁,他们有的因过度劳累殉职,有的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牺牲。


医者,此去欲何?战病疫,救苍生!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毫无畏惧投入防控救治工作,日夜奋战,舍生忘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救死扶伤的医生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军人的气魄,只为护国征战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血性,这就是国家的真正脊梁!


逆流而上战疫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1月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高龄逆行奔赴一线,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当天航班已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傍晚5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实在是困了,闭目小憩的一张照片,感动了中国。到武汉开完会后,他又立刻赶往武汉金银潭医院了解病人的收治情况。


92岁,敖忠芳仍坚守一线,她说,“我现在还能干得动”。86岁,董宗祈坐着轮椅出诊,老爷子说,“这辈子我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病人嘛。”73岁,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她的防护服上,“武汉加油”四个字,让无数人泪目。


1月21日,三年未回老家的廖乘龙带着妻儿回到湖北赤壁过春节,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便依照当地疫情防控政策进行了居家隔离。2月6日,14天隔离期满,廖乘龙电话请示医院领导同意,在同学的引荐下立即前往赤壁市人民医院,和战“疫”伙伴们共同抗疫工作。


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我知道你在护我平安。战场上的他们是如此坚强,每次穿上防护服进隔离区四、五个小时,甚至七、八个小时,都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否则就会浪费一套防护服,因为这东西是一次性的,成本高,目前还紧缺,所以医护人员都特别珍惜。基本都是穿着成人尿不湿,连续工作!每次穿上防护服进了隔离区,四五个甚至七八个小时里,都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否则就会浪费一套。一位女医生哭着说,很多女孩子生理期的时候,不能去厕所,裤子都湿了……他们的艰辛,我们真的无法想象:看看这些医生们在桌椅上、墙角边就势睡姿,而除了睡姿;再看看他们的手和脸: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普通人披上了战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绝症,妻子被感染隔离,却瞒着全院医护人员,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与病魔争抢时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张继先,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是医院救治一线的“带头人”。武汉中学生陈琪方是个“医三代”,外公和妈妈都上了医院前线。16岁的她担心得夜不能寐,可她还是对需要帮助的人说:“哥们儿,挺住!我把我的外公还有妈妈都借给你了!”


武汉汉口医院,一对医生夫妻都在一线抗疫,女儿被送回老家,交给亲戚照顾。丈夫不幸感染了,就住在妻子隔壁的病房。但是一周的时间,妻子都忍着没去看望丈夫。原因让人心酸:去看丈夫,要穿防护服。她知道防护服紧张,舍不得浪费一件。


1月26日,趁午餐时间,已连续工作48小时没回家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徐自强,到相隔不足10米的发热门诊看望同样在值班的儿子徐秋笔,徐自强隔着防护玻璃用处方笺写下:“秋笔,加油!”


1月31日,河南周口市扶沟县人民医院,一线护士刘海燕已经七天没有回家,丈夫带着女儿来到医院门口给她送饺子,刘海燕只能与9岁的女儿,隔空拥抱。2月2日,山西医生王婷驰援湖北。临行前,父亲王卫国与她拥抱。17年前,70多岁的奶奶坐着轮椅,把身为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支援太原抗击非典的战场。17年,父女接力出征这是一场医者仁心的传承。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静,38岁,中共产党员,家有2个上小学的双胞胎女儿,丈夫日常工作也很忙,孩子只能交给公婆帮助照看。她自身有胆结石,本想年后做手术,为参加前线救治任务,她只能推迟手术。报名参加陕西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市第九医院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四川的杨医生,连续两周高强度手术后,坐电梯站着睡着了。摔倒后,他佝偻着身子走出电梯,又一头栽倒在地,磕断了两颗门牙满脸是血。第二天他没有休息,又回到医院照常上班。汪晓婷,一线抗疫医生。为防感染家人,一直住在宾馆。2月6日凌晨3点,她要去上班了。天下着雨,老公想开车送她。她怕感染老公,不敢上车。于是老公一路开着车,打开车灯,缓缓跟在她身后,默默护送。


“云南医疗队队员协助完成咸宁首例新冠肺炎产妇的剖腹产手术母子平安;咸宁首位治愈的重症患者在嘉鱼出院;全市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通山县96岁的涂爹爹痊愈出院;咸宁市首批危重症病例治愈出院…… ”强强联手,一个个生命奇迹诞生。


“现在是决胜决战的关键时刻,我们坚决打好武汉保卫战,不破新冠誓不还,恳请组织接受我们的请愿!”随着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广东援助湖北的5支医疗队也完成了阶段性的光荣任务。他们“就地再请战”,纷纷申请尽快接受新的任务,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3月12日,第22批广东医疗队经过3天休整接受新的任务,进驻武汉雷神山医院接管病区。


所谓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在驰援武汉4.2万多名的医疗队里,1.2万多名90后。是她们身上有很多角色:妻子、妈妈、女儿,但疫情来临后,那些曾经被呵护的孩子们、少先队员们长大了成为了青年、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与前辈一样危急时刻逆流而上,勇往直前。


告别妻子和四个月大的儿子,主动请缨上了一线90后,河北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张明轩,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去武汉支援,是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深圳市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胡丁玲,1994年出生,是深圳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最年轻的成员。2月9日去武汉支援已经快一个月了,多次进入方舱医院,但每次进入方舱医院都是对医护人员的一次考验,广东队实现了医护零感染,病人零死亡。单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90后护士。长发及腰的她,为了不影响工作效率,剃了个光头。胡佩,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新兵”,进入隔离病房后她每天都要穿着防护服工作8个小时左右,手套里有滑石粉,脱掉以后需要长时间用消毒液冲洗,短短几天,原本白嫩的一双手,布满了一道道血口子。王涛,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一名90后护士。由于在手套里连续浸泡十几个小时,他过度脱水,手已形同枯木。邢台市疾控中心检验科检验技师崔长靖,是一位90后妈妈,瘦弱的她只有80斤穿上防护服,戴上动力送风正压呼吸器后,宛若一个大头娃娃,打开厚重的送样箱,登记样品、核酸提取、上机检测、实验室消毒……朱海秀,1997年出生,广东医疗队护士,怕父母担心,她瞒着家人驰援一线。但爸爸还是知道了,和她视频电话时,哭了。22年,小朱第一次看见爸爸落泪。她说:“我不想哭,但眼泪在眼睛里打圈,不能哭,护目镜花了就干不了事了。对不起。”曾经,我们是被守护的嫩芽,现在,换我们来守护你。


六亿神州尽舜尧


“我是一名党员,我不冲谁冲,我不带头谁带头”“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支援”“全国7436万多名党员踊跃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14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与病魔展开搏击。14亿人过年不串门、千万人封城和全部自我隔离。500万人追索,40000多名医者赶赴武汉。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讲述了他们的坚守和奋战。从救治病人的第一线,到基层防控的最前沿,从工厂车间加班加点的生产,到科研实验室连日连夜的攻关,一位位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平凡成就伟大。社区工作者平均6人服务一个社区,每人要对接约350位居民;湖北已派58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药袋小哥”丰枫帮社区重症病人买药,身上挂满药袋;“快递小哥”汪勇,不仅自己做志愿者,还拉起了几十人的志愿团队;纪检监察干部杨荣,支援社区防控,倒下的9小时前还在量体温做记录;一张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在重庆被广为传播,请战的不是医护人员,也不是志愿者,而是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城管执法大队的51名城管队员“红手印”请战宣言;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党工委书记魏剑彬,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坚守在指挥前线,石岩作为深圳市面积最大的街道,63万多人、城中村65 个、工矿企业6024家。他迅速组建了南光、机荷、龙大3条高速7个出口交通联合检疫站和罗田高速出入口检疫站,210个社区卡口。每天晚上住在单位宿舍,白天奋战在一线,路过家门不进,把买好的蔬菜和生活用品放在门口,叫爱人拿几件换洗的衣服又匆匆离去。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公安民警辅警49人因公牺牲,全国180万环卫工人在岗率超90%,其中湖北每天作业环卫工人超8万人……他们不辞辛劳、默默付出,悉心为群众服务,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为了保障湖北人民的正常生活,全国各地的物资也纷纷向湖北聚集。新疆的洋葱、内蒙的马铃薯、辽宁的大白菜、寿光的蔬菜、江西的萝卜、广西的口罩……在全国都遭逢苦难的时候,大家还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送往了湖北。


云南河口93户村民不辞辛劳,山下运输向湖北捐赠香蕉。宁夏卡车司机杨荣荣独自驱车30多个小时,运送20多吨爱心苹果支援武汉;新冠肺炎康复者积极主动捐献血浆,先愈帮后愈,传递爱心……从自觉听从疫情防控安排,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到纷纷捐款捐物表达爱心,为抗击疫情作力所能及的贡献,广大人民群众筑成了一道道暖人风景线,凝心聚力,传递大爱。在10天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一位骆名良的普通工人,在领取了7500元工资后,当天就购买了140箱牛奶,赠送给了火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像这样的工人不胜其数。


江苏江阴,73岁的徐阿婆,拿着攒的9000元想捐给武汉。村支书考虑到阿婆捡垃圾赚钱很辛苦,就婉拒了她。没想到阿婆急得掩面大哭。我知道她想说的是:这是救人的钱。83岁拾荒大爷匿名捐款一万元抗疫。网友知道后很感动很心疼,便众筹一万元还给了大爷。没想到大爷收到钱后,又辗转到银行把钱捐出去了。“如果非要写名字,就写‘知恩者’吧。”深圳市宝安湖北商会得知家乡疫情,企业家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赠防护物资:8吨医用酒精、2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以及护目镜等,价值17万余元。河南南阳一村民,得知医院的消毒酒精匮乏,便用自家的酒提取酒精,耗费了2吨黄酒和1吨白酒,提炼出600公斤酒精,无偿捐献给抗疫一线。浙江一市民骑车到派出所门口,扔下一箱N95口罩匆匆离去。宁波一市民骑着电动车到消防大队,偷偷放下6箱梨和一大袋口罩。南京一快递小哥,在疫情发生后送500只口罩到派出所,随后拿出800元钱想要捐款,听到民警让他登记,他转身走了只留下一句:“我不用留信息了,我相信你们。”山西一市民,在路上开车拦住出警归来的消防车。消防员以为是附近有警情;下车后才发现是好心人送来了300个口罩。河北邯郸一派出所门口,民警收到了2包口罩、手套。浙江杭州一口罩厂,赶工制作口罩人手短缺,妇联和镇政府发布招募后,近200名志愿者无偿支援。90后情侣5天辗转马来西亚、印度,背回2万只医用口罩和200个护目镜,无偿捐助给武汉市第九医院。


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面前无国界。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一省包一市,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如今,我们一省包一国,支援全球多个国家,体现大国担当!2月29日,上海市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伊朗;3月7日,广东省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伊拉克;3月8日,江苏省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巴基斯坦;3月12日,四川省志愿专家团队前往支援意大利。并且向首尔、东京、横滨、德黑兰等捐赠一批又一批防疫物资。3月7日,中国政府决定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当欧洲疫情持续拉响警报,钟南山立即同意与欧洲呼吸学会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进行视频连线。在欧洲疫情的关键时刻,及时将中国人民和中国医护人员总结出来的抗疫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正在抗疫的国家。我们用付出巨大代价的经验才换来的7版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也全部翻译成了各个语种共享给世界。从英语到阿拉伯语,从梵蒂冈的城堡到南太平洋的小岛,我们的疫情防控经验没有任何的保留,悉数分享贡献。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时,国家有担当,军队有血性,社会有爱心,人民有情怀,何愁时艰不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盛赞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了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感慨说,我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的动员。访华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接受访谈的时候,一位记者抛出了一个刻薄的问题:“中国之所以能迅速被动员并行动起来,难道不是因为专制吗?”面对这个不怀好意的问题,艾尔沃德这样做了回复:“他们被动员起来,就像在战争中一样。他们真的认为自己站在第一线,认为自己是在保卫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这位在疫情期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抗疫措施和抗议成就的专家,一语道破了中国能拼搏至今,甚至能拯救全世界的真相。更是向世界告知:中华民族的伟大脊梁,战无不胜!


————


作者:王枣燕,笔名晓梦,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二级作家、高级政工师,198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湖北省乡(镇)、县、地(市)三级党委、政府机关部门工作,现任深圳市文学期刊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宝安区鸿雁文艺社社长、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岩石街道新闻信息中心主任、石岩文学创作协会会长,《山湖岩石》文学期刊、《岩石街情》报主编。出版长篇小说《天堂有约》《雪落梅枝头》《一肩挑尽古今愁》(第一、二部共79万多字)。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山花》《特区文学》《黄金时代》《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报》《中国乡镇企业报》《当代散文报》《湖北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小小说《惊喜》获深圳市作家协会“有阳光就有幸福”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散文《一缕温馨常萦怀》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青青草有约》“我的父亲母亲”征文优秀奖,《爱无来生》获中国小说学会举办“文华杯”全国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诗歌《东方》获“紫荆花杯”世界华人诗歌大赛铜奖,《葬礼》《叩门》获第二十三届、二十六届“东丽杯”全国梁斌小说优秀奖,散文《九宫杜鹃分外红》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第六届"观音山杯 美丽中国”海内外游记征文优秀奖等。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