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 泱泱花家更新时间:2019-12-23 14:23:11章节字数:1340

民以食为天,出生在重庆的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记忆里,第一次味觉里的麻辣味儿就来自于火锅,父辈们常说,一个不吃火锅的人,就不能算作一个真正的重庆人,火锅早已作为一种血脉,融入到每一个重庆人的身体里。


重庆火锅遍布大街小巷,以前的我只把它当成一种理所应当的存在,却没有去深究过它的缘来与出处,今天走进三耳火锅博物馆,这里的创始人聂老师为我补上了这重要的一课。


火锅味道浓郁的根本在于它的精髓——豆瓣酱,聂老师对于豆瓣酱的制作,如同养育一个孩子般的细致呵护的独特配方,配料里的红辣子,当它们刚被摘下来,新鲜红艳的时候,就用盐封存起来,让它们慢慢释放出水份,将辣子的香味提练到极致,这还只是简单的第一道公序。


整齐罗列的陶瓷缸,在太阳的光辉下,红色的豆瓣酱从色泽红润,慢慢发酵暗红,经过180天的翻晒才能提练出的美味,不禁让我想到一首诗,千垂百练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豆瓣酱的味道也如同千垂百练,精华总是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能呈现。这些豆瓣酱是不对外出售的,可惜没带玻璃罐,否则我真想装上一罐带走,豆瓣酱不止是火锅的精髓,也是重庆菜的精髓。


去到三耳火锅博物馆,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聂老师对于锅的热爱,它是承载所有美味最初的器皿,上面是锅,下面有火,开启了人类对于美食的追求。聂老师收藏的锅可以通古博今,从汉文化起源的铜鼎,宋代瓜瓣兽耳铸铜火锅,明代四寿字铸铁火锅,民国八角型白铜火锅。从市井百姓用的普通涮锅,到乾隆用过的辅首含环银火锅,无一不透露着火锅在这大千世界里的影响与文化,说到重庆火锅的繁荣,不得不提到重庆的码头文化,正是那些辛苦的力夫,来往码头的商客,吃是最美好的交流,一个锅,一桌菜,一群人,便有了一幅和谐美满的画面。


聂老师已经75岁了,但只要一讲到他所钟爱的火锅,便两眼放光,神彩奕奕,当你执着于一种爱好时,它就会化成你的精气神。博物馆里大大小小精致的火锅都来自于聂老师精心的收集与收藏,一口好锅,值得为它付出满腔心血。因这它的背后,总会有一个关于热情与美食的故事。这了一口苗族银匠的手工艺银锅,聂先生远赴千里,更是千金一掷,当你触摸到锅身上栩栩如生的浮雕,用手一刀一刻的纹饰,便知道“值得”二字。


一口飘着盎然绿意的玉石锅,为了打造此锅,聂老师和工匠就技艺上就钻研了5年, 聂老师不仅收藏锅,也喜欢钻研锅,火锅的烫菜可不仅仅是煮熟这么简单,不同一菜品讲究的刀工、火候、温度也不一样,红彤彤的油与辣子在火锅上翻滚沸腾的时候,不同的位置,温度亦不一样,如何将每一种菜品做到鲜香嫩滑,可是门大学问,细细切磋,相信你对吃火锅会有另一翻不同寻常的见解。正因为聂先生对火锅的热爱,他的这份执着和对传统工艺的传承,2009年,这是获得重庆火锅底料酿造技艺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企业。


聂老师热情好客地为我们开启了那口要供着66个人一起围烫的大火锅,和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分享这份热情与火辣,临别时,他让我们一定记住,一部火锅史,千年巴文化,他会一直让这些文物来诉说历史,长话未来。


在饱完眼福和口福后,大家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三耳火锅博物馆是一家私人博物馆,一个人能用一生的心血来传承一个种文化,让我非常的敬佩,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我相信聂老师和他的博物馆会是重庆火锅史上不能被遗忘的一记忆。

第一卷 正文
- 收起
为该书点评
系统已有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更多登录方式